胡德培
我家住在北京一条胡同里,一住就是30年。
门前的小路,曲曲弯弯。往南看,一眼望不到尽头;往北看,被一座古老的破庙拦住了去路。多少年前,道路就是那么狭窄,人们每天在这条狭窄而曲折的小路上来来往往,繁衍生息。
这是一条土路,土质中含着无数石子和沙粒。每当狂风大作,则黄沙漫天;大雨滂沱,道路便被冲成沟沟壑壑。人们依然不分日夜,来来去去,往返奔波,用自己的双脚和汗水填平沟壑。
据老人们说,最早这里只有十几户人家,房屋疏疏落落。后来,住家渐渐多起来,房屋间的空隙,路旁的边角地带,慢慢盖起了棚舍,只见那些高低不平,红、黄、灰、黑,各色各样的小房子挤在一起,胡同显得更狭窄、曲折了。
还在我小的时候,胡同里一些破旧的土屋曾翻盖一新,灰瓦红墙给人们心里增添了新鲜的气息和喜悦的气氛。那座古老的破庙给推倒了,在那原有的地基上,修建起一座独立的小楼。开始,人们颇为这座小楼庆贺了一番,放响亮的鞭炮,贴鲜红的对联,成了小胡同里一件喜庆的大事。
后来,我上大学去了,正碰上那灰暗、混沌的日月。胡同里房屋的残破、道路的脏乱,常使人不堪入目。偶尔回家,见到不少屋顶长满杂草,门窗破损,有的甚至钉上一层暗黑的油毡。已经相当窄小的土路,这儿被半扇泥墙占去一块,那儿半截矮小的厨房突了出来,这儿寄存着一堆碎砖,那儿堆放着几袋破烂,路上到处是碎石、纸屑……道路变得更加细长、狭小。走在这条路上,感到无比的烦闷压抑。
那座独立的小楼,座北朝南。它的大门正对着南去的道路,沿着围墙自西往北是一个弯曲的拐角,自北向东又是一个弯曲的拐角,人称“三道弯”。过去,弯曲处有一小块长条形的平地,虽不宽敞,但却是我们小孩子玩耍嬉戏的好场所。从搭地震棚那年开始,围墙外便搭起了鳞次栉比的各式棚子,后来又慢慢垒上了碎砖,竟然成了固定的房舍。道路自然成了一条更窄更小的弯夹道。邻里之间,往往只因为芝麻粒那么大小的一点点事情,竟然会酿成面红耳赤甚至摩拳擦掌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