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笔者给初一学生拟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花季年龄的我们,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文化课的考试。可是,我们需要接受考试的仅仅是课堂所学知识的考试,一位哲人说得好,“人生何处无考场?人生何事非考试?”可见考试的内涵是何等的丰富啊!
请以“考试”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题材作文一篇。字数不少于500。
拟完题,我自以为得意,心想,指向如此明确,学生作文一定会百花争艳,姿态万千。
可是,结果却大出我意料,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偏偏写的就是文化课考试中发生的事情,致使同题材之作较多,平淡之作较多。是学生没有仔细审题?还是这个让我得意的作文话题根本就没拟好?
仔细想想,学生何曾把题审错?“文化课考试”不也包含在“人生何事非考试”之中吗?那么是我的作文话题没拟好?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好之处还不止一处:一是部分学生不理解“人生何处无考场?人生何事非考试?”的含义指向,这种陈述语言超出了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二是提示性素材超出了学生的见识面,初一学生虽对文化课考试司空见惯,却不能把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和“考试”挂起钩来,个别学生甚至对这种说法闻所未闻。
看来,话题作文还真得设置好话题。不然,学生作文还是难免平淡、难免雷同甚至离题。
笔者认为,拟写作文话题得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话题本身要内涵丰富。话题要适合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理解,要有多种主题内涵、体裁和题材内涵,要适合不同写作层次的学生写,要适合不同社会见识的学生写,要适合在不同地域长大的学生写。这样的话题才能使学生的考场作文精彩纷呈。
二是话题陈述言语要通俗易懂。这是所说的“易懂”,是就考查对象而言的,要站在考查对象的角度去设计话题的陈述言语,要符合学生的言语理解水平,要不然,学生看不明白,自然出现审题偏差。如此一来,再好的话题创意,也会因此变得“功力全失”。
三是话题的提示材料要为学生所熟知。为了拓开学生作文的思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