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营山 吴琳 唐代兴
回想起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很少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与表达个性,很少在细微处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发掘学生的思想感受,致使他们的作文思想贫弱,情感缺失,语言寡味,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的不是思想情感倾诉的愉悦,而是踏破铁鞋无处觅的无奈。面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注重作文指导的有效性,必须在指导细节方面下功夫。
一、用好范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要不要提供范文,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范文会束缚学生的思想、视野、个性。事实上,很多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创作初期都曾有过模仿的阶段,更何况正处在学习作文阶段的学生呢?我以为,恰当的运用范文不仅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思想情感方面的熏陶,还可以学一点写作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我曾以“故乡情深“为话题进行作文训练,首先让学生读老舍的《想北平》、张恨水的《五月的北平》两篇范文,品味文章里蕴涵的情思,接下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乡的真实情感,再让学生讨论范文是如何把浓浓情思传达出来的。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获得写作情感与方法,这样写出的文章怎么会空洞与平淡呢?我们在选择范文时必须慎重,无论思想情感,还是写作方法,都一定要对学生有启发,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提升的作用。范文的主题尽量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相同。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也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选用生活气息浓郁的、与时代联系紧密的作品,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的亲近感,感受时代的新鲜气息。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习作技巧,也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由写作。
二、欣赏生活,发掘学生的写作本源
叶圣陶先生“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的写作理念就是以生活为本源的。丰富的现实生活应充分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