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6
1、韩国小孩从小用国货
《环球时报》7月16日刊登驻韩国特派记者徐宝康的专稿说,在韩国,培养孩子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每个幼儿园的自觉行为。国旗是一个国家尊严和荣誉的象征,韩国任何一个机关、团体、学校、企业都有悬挂国旗的旗杆。甚至居民小区的公寓,无论楼层多高,每家阳台上也都有一个悬挂国旗的插口。3月1日是韩国纪念“抗日三一运动”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挂国旗。那天,记者刚一出门,就见一个小姑娘在哭。原来她看到别人家都挂上了国旗,惟独自己家没有挂,急得直哭。她对公寓警卫说:“我爸妈出去购物,忘了挂国旗,我个小,没法把旗插上,请叔叔帮帮忙。”当警卫把旗插好后,小姑娘破涕为笑。
“身土不二”是韩国随处可见的广告词。记者在汉城西大门区城北幼儿园看到,那里的墙壁上画着许多韩国的特产,如“韩牛”(韩国产的牛)、“竹蟹”(韩国东海岸盈德特产)、“唐津大米”等。此外,学校还会经常组织孩子们参加一些制作本国传统食品,如大酱之类的活动,以培养他们的乡土感情。
家长和孩子都以吃本国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为荣。虽然超市里国产“韩牛”比进口牛肉要贵,但买的人却很多。
2、歧视与选择
某报招聘编辑、记者,要求35岁以下。这有什么道理呢?36岁怎么就不行?36岁就老了吗?可是我们知道,华莱士、丹·拉瑟等美国著名记者和节目主持人都是年过60的老人。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阿瑟·克罗克写到81岁,他获1935年普利策奖时已49岁;詹姆斯·赖斯顿做《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到80岁时才退休;沃尔特·李普曼于1967年3月25日写完《新闻周刊》最后一期专栏文章时,是78岁,他第一次获普利策新闻奖是69岁时(据海南出版社《新闻与正义》第二卷)。在其他行业,比如金融管理,美联储主席艾伦·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