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卢沟桥与鸡蛋——一节语文课案例

卢沟桥与鸡蛋风马牛不相及?错!你不信?听我道来。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中,有一篇美文,叫作《卢沟桥》,通过介绍卢沟桥美观的造型和科学的设计来歌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然而,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验这卢沟桥的造型美观和设计科学呢?经验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这些三年级的孩子一般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诸如:“它全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等这样描述性的句子。但是,他们能真正的理解和体验吗?如果孩子们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和体验,又如何能通过课文的学习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呢?忻老师陷入了沉思。

好个忻老师,从电视台播放的一个杂技节目上获得了启发:一个大人能站在仅用几个鸡蛋垫着的木板上而使鸡蛋保持不碎,这不就是科学吗?

于是,在课堂上,忻老师与学生们“玩”起了游戏。她让学生们将一根长竹片,两头架在用砝码做的桥墩上,然后往桥上(中央部位)依次放砝码,直到桥面塌陷为止,并记录下最后的重量。好了,忻老师的问题也就来了:“如果要使桥面承受更多的重量,你会怎么办?”对学生们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桥面下面多增加几个桥墩。一试,果然行!但是再仔细观察一下,总感觉到有些什么样的缺陷。对,不仅桥不美观,而且还有可能会影响船只的通行。

忻老师又请学生们将这根长竹片弯成拱形,两头卡住“桥墩”,再往桥上(同样是中央部位)依次放砝码,直到桥面塌陷为止,并记录下最后的重量。怎么样?同样的竹片,结果承受的重量比刚才多了许多!时机到了,忻老师又拿出几个鸡蛋和一块薄板,让学生们去尝试和体验,在薄板下面分别放置一个、两个、三个和四个鸡蛋,看看薄板上面分别能承受多少重量。学生们更来劲了。一个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常常要“开小差”的学生,竟然一直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只见他将四个鸡蛋放在了薄板的四个角下,然后往薄板上面放一盒一盒勾码(每盒十个勾码,每个重50克),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案例
《爱莲说》教学片段与点评
《陋室铭》“连环——顶针”提问教案设计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