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如何用好新教材?怎样教好新篇目?科普作品教学该如何定位?这些都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当前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笔者对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科普作品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换言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是学生学好科普作品的基础和前提。怎样激发兴趣呢?在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科普作品的教学中,主要抓住“趣”、“奇”两个字进行。

    趣,利用科普作品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喜欢科学的兴趣。《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内容十分有趣。语言本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而本课却要说说大自然的语言,这个标题本身就很有趣,令人寻味。课文中把“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无比丰富的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比喻成是大自然的语言,而且有根有据,其趣味无穷。有趣的大自然的语言中又兴起了一门新兴科学——物候学,这则是更加有趣。当代著名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的《数字杂说》一文,趣味性更强。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会数数,但是,纵然是饱学之士,却也未必尽识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话题啊。读过《数字杂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数字原来是那么的有趣和神奇。

    奇,借助科普作品中的新奇内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大胆质疑,独辟蹊径——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