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章第一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的含义。

2.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及其种类。

3.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讨论,建立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相互适应的辩证观点。

4.在进行室外或野外的观察活动中,进一步进行观察训练,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对所观察的事实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生活中会有意无意地注意或观察到一些因素对生物的生活产生的影响,但是这种观察是不系统的;同时,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缺少分析、归纳——到底哪些因素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所以,在这小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不同生活环境中生活的生物以及影响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出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认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2.环境的概念也是本小节的一个难点。学生对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往往理解为生物生存的地带以及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比较容易忽略环境中的生物因素。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实例来建立正确的概念。

教学准备

挂图:浮萍,仙人掌,蚯蚓的示意图,蚯蚓的生活环境示意图。

参考课时

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

一、课前准备:

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室外或野外的观察作业 。观察活动可以选择校园或校园周边的公园、绿地、池塘、树林、农田等不同环境,可以个人或分小组进行。

要求:(1)选择两到三种不同种类的生物,对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

(2)所调查的生物可以是生长在野外的生物,也可以是栽培、饲养的生物。

(3)每位同学或小组所调查的生物最好包括生长在不同生活环境的生物,水生环境,如池塘、小溪、河边;陆生环境,如森林、农田、山坡;地下生活环境等。(调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的异同,同时调查也可以使学生了解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生物教案-水质和饮用水的卫生
生物教案-鉴定骨的成分
生物教案-开花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