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二章 腔肠动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对活体水螅和水螅切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水螅具备了腔肠动物所有的共同特点。

2.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因为进行本课教学时,正值三月上旬,我国许多地方从自然环境中采不到水螅,为此需要提早作好准备。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本章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

观察实物
识别结构
作好记录

汇报交流
观察结果
归纳整理知识要点

观看录像认识了解其他腔肠动物;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归纳特征

2.教学过程 说明:

①本课从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如:“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多细胞动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动物界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其他动物都是多细胞的。腔肠动物就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是怎样构成的?具有什么特点?常见的种类有哪些?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入手既设置了悬念,又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还导出了本课的课题,为上好本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关于活体水螅和水螅体壁切片的观察,是本节课学生活动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让学生亲自做一做,没有条件的学校可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处理好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正确指导,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生物教案-水质和饮用水的卫生
生物教案-鉴定骨的成分
生物教案-开花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