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是家校合作育人、统一教育理念、达成教育共识、协调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是可有可无,而应极力倡行之,践行之。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否适时、科学地进行家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曾多年担任班主任的经历和对家访工作的研究,浅谈一下家访时机的把握和家访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愿能对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有所裨益。
●家访应把握的几个时机
进行家访,应该是班主任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为确保家访收到应有的沟通育人效果,班主任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时机进行家访:
㈠接手新班访家长 学生在家何情况
新学年伊始或中途,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能否快速、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全班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性格、兴趣、爱好、身体、家庭等方面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新的班集体建设的进程。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到眼勤、多观察,口勤、多了解,腿勤、多调查,脑勤、多分析。可以通过请教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询问其他同学、个别谈话等途径,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整体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如实写自己的个人小传,以充实班主任的“弟子信息库”。
如果通过以上途径还不能全面掌握一些学生的真实情况,班主任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在摸清学生的真实情况后,和家长一起商量制定相应的家校合作育人目标、步骤、措施。以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勿容置疑,班主任接手新班后,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是把握教育主动权,融洽师生关系、师长关系,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支点,必须认真加以落实。
㈡学困学生需帮助 师长合作莫迟误
因为客观上学生之间存有“智商”和“情商”的双重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也就存有相应的差别。这种差别在学习上就引发了“优等生”和“学困生”的两极分化。
为缩小差别,遏制分化,在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