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理解和信任是通向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

昆山国际学校  陈兆亚

人类已跨入二十一世纪。生活在这新世纪之初的中学生,他们对开拓、创新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心比天高,但他们又缺乏对过去的历史的认识和体验,喜欢左顾右盼,又容易对现实产生不满,缺少冷静思考;他们自信又脆弱,自负又急躁,他们只想到轻松愉快,不愿吃苦多干事。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们当老师的怎么办,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怎么办?盯住他们的一些“缺点”不放吗?成天用“清规戒律”来责难他们吗?对他们不管不问,抛给社会去教育他们吗?还是抓住他们积极向上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特点,充分理解肯定他们,满腔热情,真心实意地爱护和帮助他们呢?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重要的任务。答案只能是后者了。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不能用七、八十年代对青年学生教育的标准和方式来要求这些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中学生。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激流中前进。评判一个人或一代人,要根据其所在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来看待,这才是正确的理解。

没有理解就没有爱,而没有爱的教育也是不成功的教育,也不是真正的教育。目前在校的中学生,他们大多出生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洪流,商品经济的大潮,民主自由的呼喊,恩啊爱啊的情歌充满在他们的脑海里,高校扩大招生,上大学较前容易得多,而就业难又成为一个热点,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和厚爱,所有这一切汇合成一曲时代的交响曲,在伴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成人。在他们的身上,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与此同时,现在的中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建设现代化、社会全面达小康的主力军。今后的中国、明天的世界等待他们的将是高标准多层次的人才需求,优胜劣汰和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在这场竞争中,谁胜谁败的关键点就在于参与竞争者自身的素质,也就是才学、能力、品质、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是他们的明天,而他们的明天也决定了中国的未来的前途。依据以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家访的语言艺术
班干部管班干部
谈谈选择班干部必备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