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迁移

第二章 学习的迁移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善于学习的学生总是能够比较好的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同时也会有一些学生虽然能看懂教材,能听懂课,但不会做题,虽然会做简单的题目,但稍微变一下问题情境就又不会做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迁移能力不同,前者的迁移能力高,后者的迁移能力低。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实际上我们在教学过程 中已经不自觉的注意到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比如我们经常告诫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要善于总结题目的类型等等。这一章主要介绍学习心理学研究中的迁移能力理论,希望能对我们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有所帮助。

一、迁移的定义、意义和分类

(一)迁移的定义

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简单的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

迁移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会拉二胡的人,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学好乘法运算,反过来有有助于更加熟练的掌握加法运算。关于迁移现象,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还要求学生“由此以知彼”。“举一反三”、“由此知彼”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二)迁移的意义

1.迁移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合理表征,将这种生成的问题表征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问题类型进行类比,也就是问题间的类化,然后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具体运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家访的语言艺术
班干部管班干部
谈谈选择班干部必备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