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一框是高二哲学第二课第二节的首框。要分析本框在教材体系中所处的地位,首先要从本节内容在整个第二课所处的地位谈起。本节主题是讲述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节内容是第一节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的引申和深化,又是第三节内容(事物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的过渡环节和中介。因此,本节在本课的内在结构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框在第二节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本节内容的逻辑起点。在第二节的三个框题中,第一框是起点,第二框是深化,第三框是方法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一个原理: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理解两个概念:运动和静止。
(3)把握三个关系,联系和运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
(4)反对两种错误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能力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侧重培养学生四方面的能力。
(1)从五种运动运动形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2)学习分析物质和运动关系时所运用的辩证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关系内容,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4)通过正反两种观点的对比,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觉悟方面:
(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
(2)在理解哲理观点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因为本框的中心思想,就是讲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理解这个中心的关键,是懂得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只有明确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才能理解运动为什么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也才能完成本框的教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