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童话的魅力《What would you like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主张理论来指导教学,一个成功的课例应该建立在相对的理论基础上,所以针对这堂课,我做了一定的分析与反思,总结出有如下的特点:
一、兴趣·情景·活动
本篇教案通过讲述一则童话故事来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境,这样不仅实现了教学的情景性,并且由于童话所具有的故事性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纵观整个课堂,兴趣·情景·活动这三个新课程英语教学所倡导的因素都在相互联系与促进。
情景的活动化与活动的情景化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本堂课将故事情节设计为角色扮演的活动,将最后的写信教学活动转化为生活化了的情景。
二、情感的波折与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组合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故事所带动的波折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这堂课的另一个特点。设计中在对故事节奏的把握时,将相应的知识点有效地迁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配合感情的急剧扭转与变动,使学生渴望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表达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不仅能有效地构建学生知识体系,而且培养了其运用语言的动机,同时也使教学流程得以自然无形地衔接。
三、行为主义的丰富演示与认知心理的合理运用
机械训练对于四年级学生学习英语来说,虽然不应该提倡,但还是有其意义的。本篇案例教师与学生的两次不同句子的交换练习是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机械操练,而《What  would  you  like 》歌曲的教唱也是同样。但可以看出,这里的行为主义的演示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操练,而是带有了一定的意识色彩。
另外,在进行句型教学的时候,本篇设计是按照逐点击破的模式来进行教学的。呈现了整个对话,为后面的教学提供铺垫后,先教学“What  would  you  lik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把句型结构溶于教学中 易于学生掌握
讲课艺术引起学生的随意注意
讲课内容编排要“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