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摩擦力》课例点评
在当今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因此,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以帮助他们完成由“学会”到“会学”到“好学”的转变,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标;也既是通过物理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教学法,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对教学内容的总体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早已出台,本节是粤教版《物理》共同必修模块Ⅰ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第 2 节。学生在初中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还通过实验的方法定性地研究了滑动摩擦力与表面状况有关。高中物理《课标》在这里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我认为要通过实验探究达到“认识”的目的;其中,对静摩擦力规律的认识应该包括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摩擦力又是高中力学三类常见的力之一,是受力分析的基础。本节课学习的成败对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的应用以及摩擦力做功与产生热能的关系等问题都将带来影响,所以本节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分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