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针已指向二十一世纪,无论是从教育社会化、信息化、个体化的角度。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的角度,还是从改变学科分类和知识综合化整体化角度等来看,跨世纪教育转变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由此,当前政治课的改革就要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等方面的改革都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上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如何根据高中政治课改革的要求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以解决政治课脱离社会实际与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培养跨世纪人才,就成为一个具体的、切实的课题。
一、 把握“转”机,寻找“出路”
改革必须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要提高高中政治思想课教学质量,寻找“出路”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转”机:
(一) 从素质教育理论看,素质教育普遍性、发展性、全面性要求实现三个转移:
1.知识学习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为人生做准备”。这是教育社会化的根本要求。在此意义上,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应在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上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还应随经济发展日益加速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得到评价与分析、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组织材料与查明关系、综合、在新的领域应用、创造性、利用不完整的信息作决策、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的能力的培养,使其面对工作技能的不断变化而应付自如。
2.学习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能、增强后劲上来,具体地说,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摄取信息与表达信息的基本素养,将学到的知识“活化”,能够“投入运转”,具有很强的生成力。(这种生成力是指通过内在结构体现知识系统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有效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社会信息化的根本要求。因此,高中政治课改革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