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反思
历史的借鉴、历史的智慧,不是无意识可以得到的,需要对历史的感悟、理解和反思。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应是反思历史寻求借鉴的过程。历史的经验只有与学生的认识产生共鸣,通过主观感悟,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智慧。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在课本上明确写出一些重大事件给予人们的“经验教训”,学生则往往对此无动于衷。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反思历史,直接制约着历史教学社会功能的发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比如在学习“文化大革命”一课中对这样的内容,教师一般的处理办法是:蜻蜓点水,划上几个知识点,再随便说上两句就过去了。原因是“不好深谈,避免误导”。十年“文革”,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换来的经验教训应该让后代去感悟、汲取。历史教育应该告诉后代历史的真相和教训,避免后人重蹈前人覆辙,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我在教这课的时候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他们学习步骤一:通过感受历史场景,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探究的兴趣。“文革”的往事,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从心理学上讲,感同身受容易引起共鸣。“文革”是学生父辈或祖辈亲身经历的历史,在上课之前一周,教师先让学生去采访曾经经历过“文革”的长辈人:家人、亲朋、老师等。学生了解到的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真切的历史,因而拉近了与那段历史的距离,切身感受到了这段历史与党和国家以及普通中国人命运的直接联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历史情感被调动起来,带着疑惑和探究的愿望“走进”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上课时,教师播放了“文革”的录像:我的一张大字报、红卫兵运动的狂热、破“四旧”与打砸抢、林彪的表演、“四人帮”的张狂、周恩来的沉重、邓小平的冷峻……一幕幕的历史场景在回放,看录像的学生再也不是看热闹,再也不能置身事外,一个沉重的问题撞击着他们的心灵:“历史为什么会是这样?!”
步骤二:通过引导探究“文革”发生的历史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