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4、5两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像上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每个点都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相对应的数值。
2、使学生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为今后学习函数及函数图像等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画有如例2的众、横轴的方格图的练习纸、实物投影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认识了成正比例的量)
2、追问: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看他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3、强调: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要有意义
二、学习新知:
(一)理解横轴、众轴表示的含义
1、谈话:像例1的表格中的数据有时候也可以用图像的形式来表示。
2、请同学观察黑板上的只标有横轴和众轴的图。
提问:图上的横轴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时间)横轴上的每一段表示多长时间?(都表示1小时)众轴呢?(路程,每一段都表示80千米)
4、提问:例1表格中第一列的数据应该在图上的哪一个位置?你是怎么想的?
追问:表示3小时行的路程的点肯定在哪一列?5小时呢?7小时呢?
(二)独立制图
1、谈话:请同学们找出例1其它几列数据在图上的位置。
2、学生独立作图
3、展示学生所作的图,并让学生说说图上各点所表示的意思。
(三)根据图像,类推判断
1、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所描出的点,这些点的排布有没有什么规律?(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请同学们将自己所描的点用直线连起来验证。
2、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4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