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最近要听公开课,这是小五班宝宝第一次上公开课,所以转载了这篇文章~请家长朋友留意一下~~呵呵,废话少说,上正文。
美术活动开始了,文章小朋友把手含在嘴里,眼睛不停的东看、西看听课的老师。大概心理在想:怎么来了这么多老师啊!老师在讲“吹泡泡”了,请小朋友用手与老师一起比画泡泡。老师伸出双手食指和大拇指比画,只见文章小朋友伸出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交叉对着,然后看看老师,又看了看自己的手指,感觉与老师的不一样。就把食指对着食指、中指对着中指、大拇指对着大拇指,这下感觉与老师的一样了,脸上露除了微笑。老师说“泡泡”像一个饼干,文章就把双手靠近嘴“咬”了一口,并发出“咬”的声音。老师说在教室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圆形的,文章就把手伸到嘴里,看见我在看他,就一直望着我。这时老师说:“把拿勺子的手伸出来与我一起画泡泡。”文章把右手食指伸出与老师一起画泡泡,边画边说“吹泡泡”。画一下,看我一下,我暗示他看黑板,他就马上看黑板与老师一起画。这样反复了四次。
解读与对话:
解读我观察到孩子的情况。
1、美术活动刚开始时,文章小朋友没有随老师一起进入活动,而是在看听课的老师。这是幼儿的心理特点所示,孩子的注意容易分散。
2、活动后老师请幼儿用手比画圆形,用手比画圆形时,文章刚开始比画错了。这是由于幼儿的空间知觉发育较完,空间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但后来文章看了老师手的动作后又比画正确了,还把“饼干”咬了一口,这是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所表现。
3、老师说在教室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圆形的,文章就把手伸到嘴里,看见我在看他,就一直望着我。好像没有事情干,只顾吃自己的手。我不知道文章是否听清老师的话。
4、最后老师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与老师一起画泡泡,文章伸手一次就成功了,这说明他很聪明。反复看我,我猜想是要我表扬他,这是孩子的心理特点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