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桥之美教学反思

  篇一

  《桥之美》是带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中国石拱桥》这篇规范的说明文不同。《中国石拱桥》从桥梁专家的角度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发展等,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桥之美》从画家的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写作目的不同,采用的写法也不同。这篇美学小品文,作者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品评了桥之美。课文先抓住说明对象总的特征,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然后通过具体丰富的例子验证了“桥之美”,文章语言画面感很强,极富诗意。为此我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准确把握并激活学生的兴趣点

  在课文导入中,我使用了这样的导语:每个人眼中的桥又各不相同。假如你就是农民、就是工程师、就是诗人,你更关注桥的哪些方面呢?(发言:农民,桥的平坦实用,交通便利。工程师: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诗人,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桥的诗境之美。那么在画家的眼中,桥的魅力又在何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画家吴冠中先生去感受“桥之美”。以此引入本课的学习,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文章重点研读的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根据文本内容赏析苇丛中的石桥、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形式独特的风雨桥等诸多画面,并提示他们既要说出桥美在哪里,还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桥之美的。

  2、注重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3、重视学以致用,拓展训练

  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所以我在研读文本之后让学生回想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桥,运用这一节课上学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初中生物下学期的教学反思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