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反思

  一、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偏差

  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1],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 最初的阐述。

  与此相适应,我国生物课程标准结合学科自身特色,将中学生物课程目标表述为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其中具体目标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这“三维”三分别进行设定的。

  上述两种“三维”都是在课程目标层次做出的阐述。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层次的“三维”,《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将“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2],这表明生物教学目标也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设定。通过“三维教学目标”的完成最终达到课程目标地“三维”。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一,部分教师错误地理解“三维教学目标”为一堂课的硬性指标。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在拟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依据生物课程标准中相应的内容标准,并充分考虑到具体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特点。”[3]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同时包含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比如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细胞中的无机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增殖”等内容只有知识性学习目标和技能型学习目标,没有情感性学习目标。所以,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需针对前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不必为了涉猎所有目标而牵强地给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致使教学效果不显著。例如,在讲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中“从杂交育种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高三政治教学反思精选2篇
哈姆莱特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