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作者:李耳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状哉?以此。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注释:

  1、孔:甚,大。

  2、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3、容:运作、形态。

  4、恍惚:仿佛、不清楚。

  5、象:形象、具象。

  6、窈兮冥兮:窈,深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

  7、精:最微小的原质,极细微的物质性的实体。微小中之最微小。

  8、甚真:是很真实的。

  9、信:信实、信验,真实可信。

  10、自今及古:一本作“自古及今”。

  11、众甫:甫与父通,引伸为始。

  12、以此:此指道。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翻译: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解读:

  学术界一派观点认为老子的“道”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绝对精神之类的东西,这种观点有待商榷。我们的观点是倾向于“道&rdquo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古今汉字在形音义的关系分析
什么是汉民族共同语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体现了哪些语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