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及其在 文献阅读中的应用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合乎科学精神又具有独创民族风格的字典。它大约成书于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是作者花费了半生心血才写成的。
许慎是古文学派的经学大师,曾被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他的观点和古文学派其他经学家的观点一样,是主张通过语言文字学(当时称“小学”)来治理经典,以达到“为实”的目的。所谓“为实”,就是从记载经典的语言文字出发,实事求是地探求古人的原意,还它一个本来面貌,而不是以今人之意去妄断古人,使经典失去它原来的真相。这个观点,对研究语言文字和研究经学这两个方面说来,都是唯物的。正因为如此,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便成为一部对阅读古代文献很有价值的字典。
《说文解字》共搜集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形体,加上重文(当时的异体字)是一万零五百一十六个。这些形体是按部首编排的,全书共分十四卷(卷分上、下)及五百四十部。《说文》的部首分得比较琐细,次序也比较零乱,今天的人查阅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新版的《说文解字》后面都附有笔画检字索引,可以按楷化以后的字形笔画去查检。在这一万多字形下面的说解,都分成形、音、义三个部分,排列是先义后形最后音。如:《四下•肉部》“肍,孰(熟)肉酱也。从肉九声。读若旧。”
这个说解的意思是“肌”,本义是“熟肉酱”,形体“从肉九声”,半形半声,是个形声字。声音与“旧”相同。许慎当时没有反切和拼音符号,只用“直音”,也就是用一个同音字来标音。但《说文》的“读若”却不仅仅是标音的,其中包含很多文字现象:(1)标明通行的后出字,如“自,读若鼻”;(2)标明文献上常用的异体字。如“譶,读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