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美文”,一般指用词华丽、大量采用修辞手法的文章。这种文章一般都写得绚丽多姿、神采飞扬,深得中学生喜欢。课标要求学生写感情真挚、朴素自然的文章。由于初中生知识储备较浅,写作能力参差不齐,生活阅历很不丰富、要求他们写感情真挚的文章,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很难完成。特别是那些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写这类文章也只能是胡编乱造。我曾经用过许多方法,效果均不理想。
在一次名篇佳作推荐活动中,全班60名学生有54人推荐的是朱自清的《春》,郭沫若的《石榴》和郑振铎的《海燕〉中关于海天图景描写的文字等等。相反,对那些文风朴实,用词平淡的名篇佳作很少有人推荐。仔细一分析,前一类文章大都采用巧妙的修辞和华丽的词藻进行描写,后一类文章则刚好相反。于是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为什么对“美文”情有独钟,而对朴素自然的文章视而不见?
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现在不是正在倡导课改吗?既然学生喜欢这种“美文”,何不因势利导,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引导呢?尽管报刊杂志上在批评那种只求用华丽词藻来包装内容空洞无物的写作风气,但大多数学生写不出那种真情实感的文章又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将学生求新求美的愿望给予抹杀。因此,教学中我向学生大量推荐名家的经典美文,自己也尝试着写给学生看,鼓励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词和大量的修辞手法去包装自己内容贫乏的作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下面谈谈在教学中的一次尝试。
在一个基础特别差的班级里,学生们刚欣赏完王尔德的童话〈巨人和孩子〉中关于巨人花园景色的描写后,当场进行了一次口头作文训练,仿造文段进行访写。老师说了一句总体描绘的文字:“我们学校的小树林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下面要求同学们分别从小树林春天的阳光、空气、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