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不耻下问典故_名人不耻下问的例子

  不耻下问是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大家清楚不耻下问有什么典故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不耻下问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不耻下问的典故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不耻下问的意思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学、虚怀若谷

  【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师心自用

  用不耻下问造句

  一、虚心求艺,不拘门派,博采众长,不耻下问。

  二、在教学态度上,有学而不厌,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历史典故大全:鸡鸣狗盗
举案齐眉典故
古代诗词典故:人物部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