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释重负相关典故内容。
[释义] 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语出] 《煖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正音] 重;不能读作“chónɡ”。
[辨形] 释;不能写作“事”。
[近义] 轻装上阵
[反义] 如牛重负
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稠(chou)继位,史称鲁昭公。当时,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季孙宿、叔孙豹和孟孙三个卿手里,其中以季孙宿的权力最大,昭公不过是个傀儡。昭公这个国君也不争气,只知游乐,不理国政。生母去世后,他在丧葬期间面无愁容,谈笑自若,还外出打猎取乐。这样,就使他更在国内失去民心。
大夫子家羁见昭公越来越不像样,非常担心,几次当面向昭公进谏,希望他巩固王室的力量,免得被外人夺了政权。但是,昭公不听他的劝告,照样我行我索。 日子久了,昭公终于觉察到,季孙宿等三卿在不断壮大势力,对自己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他在大臣中暗暗物色反对三卿的大臣,寻找机会打击三卿。
不久,季孙宿死去,他的孙子意如继续执政。大夫公若、郈(hou)孙、藏孙与季孙意如有矛盾,打算除掉季孙氏,便约昭公的长子公为密谈这件事。公为当然赞成。
公为回宫和两个弟弟商量后,认为父亲昭公肯定怨恨季孙氏专权,因此劝说昭公除掉季孙氏。昭公听说郈孙、藏孙等大夫与季孙氏有矛盾,心里很高兴,就秘密把他们两人召进宫内,要他们一起来诛灭季孙氏。接着,又把子家羁召来,告诉了他这一密谋。不料,子家羁反对说:“这可千万使不得!如果这是进谗者利用大王去侥幸行事,万一事情失败,大王就要留下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