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来源于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或者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八拜之交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典故介绍
八拜之交,成语,出自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其近义词为金兰之好、八拜为交。 八拜之交,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原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后来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历史故事来源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2)知音之交——伯牙和钟子期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