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是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那你们知道竭泽而渔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竭泽而渔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注音】jié zé ér yú
【出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义赏》
【解释】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作长远打算
【相近词】杀鸡取卵、不留余地
【反义词】从长计议
公元前632年,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间计于他的舅舅大臣狐堰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幅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幅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那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那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幅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迟避三台”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