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是一种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为主的活动,这种活动以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书内容为中心,“提问”的恰当与否,是教师阅读指导的关键。
然而,在分享阅读教学活动中,常常会遭遇提问的操作上的低效或无效。
首先,在阅读中,幼儿缺乏对整个故事的理解,教师没有抓住故事情节线索,问题的提出缺乏引导性和逻辑性,干扰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其次,提出的问题,没有贴近幼儿生活,忽略了他们的实际经验和情感的体验。教师提出的问题,常常只有几个幼儿回答,大多数幼儿回应不积极。教师应根据幼儿实际多角度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每一个孩子的,展示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激发他们大胆表达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第三,阅读中教师高控制幼儿思路,对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预设不足,提问后缺乏有效的现场回应。教师担心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出错,担心问题发散开后无法将幼儿的思路再收回预定路线,使自己处于被动,习惯牵着幼儿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一些孩子头脑中有疑惑、有问题,不敢表达,或虽有表达,但常常词不达意。而对于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教师又很难把握取舍,不善于抓住其中有价值的闪光点随机点拨、深层引导。
第四,阅读活动中设计的提问封闭,缺乏开放性、创造性的问题。“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无价值的提问过多,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单一答案的问题频繁出现,不能激发起幼儿思维的碰撞。
成功的提问引导往往是点“一叶”,孩子便知“秋天”之至,教师富有艺术的提问,往往能“四两拨千斤”。那么,怎样提问才是恰当的、有效的呢?我们认为提问首先要紧扣教学目标并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其次,提问要让幼儿听得懂并有积极的回应。下面以中班读本《礼物》的教学活动为例,呈现我们对分享阅读中如何提高教师提问技巧的一些尝试。
分享阅读中教师的提问可以从“三个抓住、一个突破”来进行,做到“四个注重”。
一、抓住故事情节线索,注重提问的引导性、逻辑性
幼儿在看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