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贴近幼儿的需要
“做中学”的实施理念要求教师要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需要的探究式环境,让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构建对自然及规律的认知。而我对这个理念的理解是,“做中学”的实施,内容的选择是关键,只有选择了适宜的内容,幼儿才更易接受,才能真正的让科学走近幼儿。
一、生活中关注幼儿,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活动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我们生活的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疑问在小脑袋中产生: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水沟里的水为什么会臭?泡泡为什么是圆的?……各种物体的千姿百态,自然现象的千变万化,科技产品的神奇魅力,以及规律的奇妙作用,都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望以及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现实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想象。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从而获得科学教育内容。
如:秋天到了,幼儿园操场上的树叶纷纷落下,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都喜欢争着抢着捡落叶,并且会说“我的树叶和你的不一样” “我的是圆圆的”……关注到了这个现象,我便想:既然孩子这么感兴趣,这么喜欢观察树叶,是不是能够开展一个相关的科学活动呢?于是,科学活动“找树叶”应运而生了。活动中,幼儿学习从形状、颜色、手感等各方面感知每片树叶的不同之处,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将每片落叶送到了大树妈 妈的身边。通过这个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