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倾听”需要良好的活动常规

            

小班幼儿自控力差,规则意识不强,面对50多人的大班额教学,许多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常常是“老师自己一台戏,孩子随便怎么都可以”,这样何谈活动目标的达成?长此下去,对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也有弊无利。我们除了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等,去吸引孩子的注意,更应该在孩子一入园就逐渐规范孩子的活动行为,养成良好的活动常规习惯,才能让孩子坐下来、静下来、听起来,也就是培养他们的倾听意识。当然,孩子毕竟小,过分地追求坐端正,让孩子失去了“自由”,禁锢了“思维”,如同小小木头人也是不可取的,反倒会让孩子厌恶幼儿园生活,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下面我谈谈在小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点滴体会:

一、应让孩子 “准备静心聆听”

很多老师进入教育活动时,过于仓促,多数孩子还沉浸于与同伴嬉闹的轻松愉快中,老师便不管不顾直入活动,活动秩序可想而知。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指令游戏”或者音乐等让幼儿快速安静下来,进入活动的准备阶段。比如,我们班孩子最爱玩的“我有一个金娃娃”,当大家念到“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门牙”,所有的小凳子必须轻轻转过来,面向老师坐端正,安静等待上课。还可以将有些节奏鲜明的旋律,配上即兴的歌词边弹边唱提醒孩子:小凳子轻轻拿,轻轻放,小朋友们快坐好,闭上小嘴巴认真听……孩子听到这熟悉的旋律,立即会停止嬉笑,进入准备活动。教育的一致性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尤为重要,这些歌谣和旋律必须是班级三位老师一致通过的,只有长期引导,反复训练,孩子才会因条件反射形成习惯。

二、应引导孩子“做出倾听的动作”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首先要引导他们做出倾听的动作,由模仿到内化。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会对教师做出的“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闭起来”“请你像我这样做”这些形象的描述和动作感兴趣,一开始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如何解决幼儿的入园焦虑
用爱浇灌用心培育——幼儿园期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