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不谈死亡的“死亡教育”

不谈死亡的“死亡教育”
去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风起云涌,大家都在归罪于富士康企业。确实,不能否认,富士康是有很大的责任的,但是,作为跳楼的主体,那些打工者,自己也是有许多问题的。如果往前追溯,这与儿时的“死亡教育”不足有关。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从来都是很忌讳“死亡”这两个字眼的,也很少跟孩子谈论这个话题。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3岁时,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其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以及活动和行为的自主性、自由权,使自己感觉到“我能行”的力量。在思维上,2-6岁属于前运算阶段,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准确的分析的特点,最典型的是泛灵论,即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心理学研究也发现,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9岁以上的孩子已经知道死亡无法避免,甚至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在对幼儿的死亡教育上要特别注意该年龄幼儿的心理特征。

  所以,当你有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时,和他们直接描述死亡,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时候由此反而可能把孩子恐吓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但是,什么是幼儿的“死亡教育”?我个人认为,“死亡教育”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当我们明白这点,孩子的勇敢、坚韧、探索都将得到极大的发展;二是“爱”的教育。

  从教育上讲,“死亡教育”最好延伸为对生命的珍视,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有其生命周期,让孩子们知道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甚至是很应该的事情。虽然,我们要告诉孩子,死是一切生物不可避免的自然结局,但是,我们更应该告诉孩子的是,生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如何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儿子上幼儿园被小朋友打了,我该教他打回去吗?
宝贝 这个忙妈妈不能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