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南北广袤的草原,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聚居之地,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先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这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他们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同时也成为了他们艺术创作活动的重要题材,他们在露天的石壁、山崖或盘石上敲凿出了著名的“阴山岩画”,虽经千百年的日晒雨淋和风化侵蚀,许多岩画仍然清晰可见。早在公元5世纪时,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在此发现了阴山岩画,他在著名的《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述,这些记载是世界上对阴山岩画最早的记录。然而在其后的若干世纪里,再没有人去问津。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才发现了几幅岩画。对岩画的全面考察是从1976年开始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这一艺术宝库不断进行探索,并在深山幽谷中找到了千余幅各种内容的岩画。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游人到包头北部阴山山脉中考察和参观,先后共发现岩画1万多幅,其中做过拍照和临摹的岩画有近千幅。这些岩画不仅反映了阴山地区古代居民的信仰、美学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游牧生活状况。阴山岩画的内容很丰富,它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生活面貌。岩画的题材广泛而庞杂,阴山岩画的动物题材占全部岩画的90%以上。特别是鹿造型遗物的大量发现,除了可以证实它是一种为草原民族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题材外,还可能是一种意识形态反映。大型石刻“鹿回头”为其代表作之一。阴山岩画的题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艺术特色质朴、生动,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写实为基础,记录了人类童年及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阴山岩画并不是对自然原封不动的照搬,作者往往把从生活中捕捉来的形象给予想象性的加工,把表现对象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并竭力突出作者的意图,因而使作品非常生动。许多动物动感强烈,或引颈长嘶,或回首短鸣,或慢步缓行,或四蹄腾跃,或彼此含怒欲斗,有的相互舔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