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每一次振作,无不是从几个真正搞学问的人开始的。
严复是学问家,康有为也是学问家,梁启超、王国维都是学问家,学问的真正力量不是求得学问者自身的灵魂解脱,因为单独的解脱并不能完成知识向前的使命。历史的发展,往往通过这种知识的传承来获得力量的延续,知识分子往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二十世纪初的文学大家往往也是史学大家、政治学大家、经济学大家——大家不是只搞一项工作的人,看梁启超先生的文集就可以发现,洋洋洒洒千万字的著作,涉及的学科包括文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考古学,甚至数学、天文学、绘画学、音乐学,或许就是这种包容,叫知识在知识分子身上产生良性的向上的力量,用全方面的“良知”通过合理的方式推动历史的正确发展。
有句古话,叫做天下一乱一治,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合之间,产生学术与道德良知的高峰期,这个高峰期往往恰好出现在乱世!我们不禁要问——乱世怎么能出现比太平盛世更繁华的学问呢?
春秋战国,地域民族之间相互厮杀,道家、儒家、法家、名家思想也迅速传播,是乱世更需要这些思想吗?或许是,或许是乱世才需要这些思想来给迷茫中的民众解脱,指明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康乾盛世,没有思想家,有得只是钻在故纸堆的考古家,那些摇着羽扇的训诂学者,少有对社会的干预方面的学术。一如鲁迅先生所打趣的,要革命,不如做军医,既上了前线,又安全稳妥。太平盛世的学问家往往如此。
到底是什么叫太平盛世的学问家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呢?有位搞大历史的美国学者说,我们不仅要知道历史,还要探究历史何以如此,这或许才是对我们最有用的。
或许是有比乱世更恐怖的屠杀与血腥吧!
秦始皇可以焚书,可以活埋这些掌握知识的人!
几百年前,江南的那些学术重镇不也流了不知道多少鲜血吗!
几十年前的血流地更惨,明天是三八节,我们应该庆祝这个节日,还是应该记住曾经有个“三八节有感”的迫害,找出那篇有感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