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们和名师之间,缺少的是课堂的应急机智以及深厚的文化修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阅读教学中,我们和名师的差别。
上了初三,半年没有讲过阅读了。心里有点慌。于是利用闲暇时间开始阅读名家的课堂实录。王开东老师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前辈。不仅带高三,而且每天早上定时更新公众号。每篇文章都给粉丝极大的启发。思想深刻的他,课堂也极有深度。
翻开《深度语文》,第一篇便是经典名篇《祥林嫂》。
王老师:现在,我们共同探讨祥林嫂的性格特征。注意“焦点法谈”——用事实说话。
点评:一般我们提问: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理由。在这个问题上,与王老师差别不大,毕竟主人公是祥林嫂,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分析她的性格。并且理解祥林嫂的性格,对文章主旨有很大的帮助。
生1:我觉得祥林嫂很勤劳。
王老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能具体说说吗?
生1:好的,文中说,祥林嫂的力气很大。
王老师:力气很大,是不是就一定勤劳呢?比如说我,没什么力气,可我并不懒惰啊!
生1:祥林嫂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人。
王老师:好,这就对了,这时正面描写祥林嫂的勤劳。还有哪些地方暗暗透露出祥林嫂的勤劳?能不能挑战一下?
点评:为什么我们在分析人物的时候总是习惯于给人物贴标签,而名师的课就不会给人这样的感觉,看看王老师的追问就知道了。第一步追问,一般老师都会,“你从哪里看出来”;第二步追问“力气很大,就一定勤劳吗?我力气不大,但也不懒惰啊!”可能一般老师就不会这样说。而是会说:这里看不出来吗?有没有其他答案?然后就找其他人回答了。好像课堂上追求的就是答案。第三步追问更厉害:这里是正面写祥林嫂的勤劳,还有哪些地方暗暗透露了祥林嫂的勤劳?王老师的备课十分精细,肯定事先是有注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