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爱,究竟是什么?家长会教育孩子们学会爱么?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与家长探讨的“爱”吧!
朋友圈里有“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的说法,那么,要不要谈学习?
不谈。
因为它不过是生活的一个方面,我们来谈谈爱。
爱孩子是不是我们都会做的事情?
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精心呵护过一株“玫瑰花”,给这株玫瑰浇水、捉虫、为她放置了屏风,倾听她的怨艾和自诩,这使得这朵玫瑰和其它的“五千朵”玫瑰不一样,那么该怎么才叫“爱”呢?《小王子》里面提到责任。多大程度的责任才是合适的?《人类简史》里面有一个概念是“互驯”:认为农业劳作之后,整天弯腰耕种,与其是人类驯化了小麦,不如说小麦驯化了人类,人类成了小麦的奴隶。那么在我们的家庭里,哪里出现了“互驯”?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依赖与退化?
在我们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些行为是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的?过度帮助、过度保护、过度要求……
家庭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是:隔代抚育或者彻底委托给托管机构,父母本身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情感需求缺少细致地体察与良好的沟通,容易产生误解、埋怨或者出于补偿心理的过度保护;还有一种现象是夫妻中的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时,就选择将孩子作为保护对象,把自己的情感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这种投射看似对孩子的一种保护,实际上在很多方面代替了孩子的意志”(《家庭治疗》),使得孩子对父母产生更多依赖,比如阻止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将此看成是委屈,或者将学习中一定会遇到的难关越俎代庖地帮助解决,或者纵容孩子的坏习惯和逃避问题……这样的“互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