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第一次听到这么朗朗上口,充满韵味的句子时,我就特别想追根溯源,问问这到底是什么诗。
但是细细品味,因为内容是散的,又不像是诗;但却又有着诗一般的意境。这大概就是《笠翁对韵》的魅力吧。
1、《笠翁对韵》重在一个“韵”字。
《笠翁对韵》用30个韵脚,把美丽动听的中国字串成一串串华丽温婉的珍珠项链。读起来,如诗一般优美而又有朗朗上口。
以前写诗时,遇到韵脚的问题,有时候真要想破脑袋,不知道怎么又能押韵,又能生动表达。现在才知道,古人已经给出这么好的韵脚工具,真是捶胸顿足,相见恨晚!
写诗的人如果困于韵脚,大可以到这里来寻找答案。
这里简直就是写诗大本营,不管是现代诗还是古体诗,都能有所收获。
2、《笠翁对韵》不是诗,却有诗的意蕴。
比如“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这句不仅上下对仗工整(数字相对应,季节相对应,地理地点相对应,甚至叠词,人物也都一一对应),且韵味无穷。
先说: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这句描绘塞外的深秋季节,叶落,风劲,霜冷,凄神寒骨的景象,让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心惊肉跳:又是一年黄叶时,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建功立业,保家卫国,让外族入侵者知难而退;更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故土,与久别的家人共话亲情脉脉……一个“惊”字用得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同样美不胜收。画面感十足地向读者展示了那副《江雪图》。
两句诗用同样悄怆幽邃的意境,让自古就有“悲秋”思维习惯的中国读者,读来如嚼着沉甸甸的千斤橄榄,不禁浮想联遍。
再比如:“内苑佳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