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信上,一位同行和我探讨她的一节教学活动的设计,教案发给看了一下后,从自己的经验角度给了些调整的建议供她参考。讨论结束的时候,她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堂课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我想了一下回答到:没有什么成功的标准啊,只能说有没有意义或价值。
20xx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选择了幼儿园这个学段,20xx年参加省第三届幼儿园优秀教学活动展评,至此,各种比赛、公开课、交流等成为我工作中的一部分,也算是经历了很多场次把,但我从来不敢说自己的课是所谓的示范课,更不敢说是所谓一节成功的课,不是不想,而是真的不是。在各种教研或交流场合,我更多的把自己的活动定位是研讨课,是用为作为研讨剖析的课。
20xx年,作为园所运动课程的负责人,和大家一起开始了基于园所文化理念架构背景下的课程变革之路的探究。在运动板块第一个调整的领域就是把教研的重心从原来更多的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调整到了关注如何提高户外活动质量之上,原因就在于我们认识到每周一节的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与意义远不如每天户外两小时的价值和意义更重要。20xx年前后,安吉游戏的火爆流行,关于幼儿园要不要上体育课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记得在上海考察一所幼儿园的时候,园长满心欢喜的对我说“我们已经不上体育课了,我们全部都是户外自主活动了”,但我们并没有赶这个“时髦”,我们依然坚持体育教学,因为我们觉得还是要有的,因为有它存在的意义,至于是什么,需要我们慢慢的在实践和思考中去寻找和重塑。
不去盲从,这也许下是我近二十年工作的第一信条。专家也好、权威也罢,对于做教育的人来说,可以借鉴,但一定不可以盲从。教育的目标就在那里,但路径可以有千万条。你的孩子和园所只有你最熟悉,只要方向不要弄错了,有思考的去实践,怎么走才是真正的合适只有你最了解。
不走极端,这是我觉得当下需要特别注意的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