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热线不久前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中,约有21%将国有企业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另据有关信息,目前国内的大中型企业亟需补充大学毕业生。 理说,供求双方各有所需,应该“一拍即合”,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一些招聘会上,记者常会看到听到,一些国企人事经理对招收大学毕业生顾虑重重或抱怨多多,如“现在的大学生欠职业化、不敬业、不诚信”等等。就此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一些专家,请他们给应届大学生支招—— 国企喜好: 重成绩更重“忠诚度” 某人力资源公司的资深顾问介绍,国企不仅注重应聘毕业生在校成绩优秀,而且希望学生在校的各项表现均为“优等”。现在,许多求贤如渴的国企已向外企看齐,每逢年末毕业生就业高峰期间,直接去国内名牌高校觅才,它们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向学校索取综合学分成绩排名在前的毕业生名单以供挑选。 某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这样表明自己的招聘原则:我们不会盲目追求高学历,因为要求高学历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的“人才高消费”。据了解,该企业每年要招进180多名人才,其中有本科生、专科生,有硕士、博士,还有技校生。所招人才的学习成绩在应聘者中都是顶尖的。另外,这家国企还非常注重求职者在试用期和基层锻炼期的表现,“我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但不欢迎那些把企业当做跳板的人”。资深顾问说,关注应聘者对企业的忠诚度,是国企对应届毕业生的普遍要求。 专家支招一: 笔试要全力以赴 目前一些大型国企已参照外企做法,通常在面试之前会安排一轮或多轮笔试。笔试内容大多为文学、数学、逻辑、智力和时事。参加这种题量、信息量都极大的笔试之前,毕业生应先复习一下古代的名句、高中数学里的数列问题,再浏览最近一个月内发生的时事新闻,当然最好再看几本智力测验的书,这样通过笔试的概率会比较大。 特别需注意的是,试卷上面的字迹一定要清楚美观,否则,阅卷人员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