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者不把他们考虑的事情全盘托出,这样做自有道理,保留部分信息、不全盘托出可以是出于自我防卫的考虑,如果卖方将他的底细露出,他将为此付出代价;而如果买方把他必须得到的东西泄露出去,他也可能会被敲竹杠。同样地,在谈判桌上,当有人假装无权做出决定,或者是信口许诺却无意兑现承诺,那么这种欺骗也会导致敌意的产生。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经理人在面临很多问题时喜欢选择进行面对面会谈的原因,他们认为,通过看对方的眼神或是感觉握手的力度即能判断他的诚意和承诺,谈判者对一项要求做出让步,是因为他“眨了眼”而被对手乘虚而入,而如果谈判方达成了一致,则是因为他们“彼此对视”的结果。
可是事实上,大多数经理人根本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善于识别他人是否在欺骗,不管这种欺骗是恶意的,还是仅仅出于自我防卫的考虑,有时,他们意识不到自己被玩弄于股掌,而有时,他们又会对完全讲真话的人乱加猜疑。
多亏那些善于观察人类行为的专家——包括心理学家在内——可以为经理人指点迷津,教他们一些区别慌言与真理的策略。
全面看待问题
无论你多么了解一个人,你也不可能知晓他所有的想法和感情。
考虑到在谈判中人们会运用策略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你更是难以识得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威廉·尤里在他的另外一本畅销书GettingPastNo中建议参与谈判者“走上楼厅去纵览全局”。这是说在心理上你要能够同时身处两地:在中心舞台时,热情参与谈判,同时又能够脱出身来充当一个旁观者,在一旁观看整个谈判的进程。当你的对手在详述他的要求时,你也应该保持同样的态度。不要只关注谈判者所述内容,而是要注意看是他否显得坚持、有信心,是否在自我防卫,有没有显得恼火,或是兼而有之,接着,你就能够更好地做出判断,看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