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今天的演讲前,我想带给大家一个故事。一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到一所学校去,用粉笔在教室的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一个小白点。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小虫、这是树上的甜果……由于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粉笔点!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位学者继而说到:当今世界有两类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只有身体,脑袋靠别人。一类是头脑国家,也就是他们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嘿,而你们中国就属于那类躯干国家,要想发展,必须依靠头脑国家。
听到这样蔑视的口吻,不禁感慨万千:我们不是未来,但我们的事业是培养未来。我们不是栋梁,但我们的事业是培养栋梁。中国有句古话:“滞,则死;变,则通。”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XX年,新课程改革进入校园,课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课改之路,我有过困惑,有过焦虑,也有过徘徊。记得自己精心准备的第一堂公开课上完时,被同事们指出:师生定位不准,教师不敢放手,没有体现学生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教法与学法陈旧,没有体现课改精神;.....一系列问题摆在我眼前,我不知所措,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经验,但效果并不明显。
XX年,我县推行了”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这仿佛是给迷茫中的我点亮了明灯。我开始发现自身的问题,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薄。我开始静下心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重新给自己定位。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去寻找问题。我经常性的反思,找出新问题,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一次次把新课程的理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