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六月的风很和煦,六月的花很艳丽,它既有春的烂漫,又有夏的潇洒。在这样的日子里,万物昭显生机与活力,我们每个人都那么精神焕发而充满朝气;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荣幸地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淡淡课改,一起交流,一起提高,期待大家的聆听与指正。我演讲的题目是《美,原来如此简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中国有句古话:“滞,则死;变,则通。”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中的时代,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要在改革中继承,在改革中发展。课程进行了合理改革,方可绿树红花、枝繁叶茂;传统与现代结合,才显出其勃勃生机;有了改革,课程具有了新理念,课堂上多了很多新面孔,众星拱月、繁星满天。如果我们把在课改中长大的一个孩子比作一个星星的话,那满天星宿是多么耀眼、多么灿烂啊!
我是一个伴随课改一同走来的年轻教师,在课堂上,老师曾经给我们系统地分析当念教育的弊端,口头上喊着素质教育,其实应试教育为骨的现象,真是太多了,教师在分数上拼命,学生在黑色考试中喘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显然这句话讲了勤学的重要,但我们细思考,这样培养出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历来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思想的局限,中国的教育者更多的是从人格、德性、济世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尽管如此,创新品质、人性特征、体验生活还是被他们深深关注的,他们注重让学生去感悟美。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了“学、思、行”以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创造性学习过程,他身体力行,提倡相互启发,举一反三。再看看朱熹,这位南宋大教育家十分强调人格的自修过程,强调学习中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从这两个例子,我们都可以看出体验生活、感悟美、创造性地去实践,是历来被中国人所提倡的。其实,仔细想想,他不也就是我们课改所要做的吗?要学生摆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