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XX年9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实施至今,已有几年的历史了,《纲要》中许多教育理念都逐渐被大家所熟悉和认可。并且,或多或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变化也是可喜的:无论从管理,从教学,从教师的专业成长,从环境创设等方面来说,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对幼儿、对幼儿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纲要》中的终生教育理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幼儿不仅要学习粗浅的知识、技能,还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2、给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3、基本改变“小学化”模式等……)
燃而,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的角色转化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不难看到我们离纲要要求还有很大很大的差距:
最主要的就是对“人”的漠视和忽视。
“填鸭式”、“灌输式”
以教师为中心
注重教学结果
忽视个体差异
轻非智力因素培养
古话说:“温故而知新”。在大家都深入贯彻《纲要》精神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再回头,仔细研读纲要,重新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种种教育理念,从而促进幼教工作的深入发展。
《纲要》是什么?
《纲要》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纲要》所需要的实践技能
一、实现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
1、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传统幼儿教育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一、二、三,快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显示出教师是教育方案的设计者,执行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因此,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种定位使教师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更新观念,不断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