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87华诞到来之际,回顾党和人民对我的关怀,回顾“希望工程”对我的资助,我心潮澎湃,感慨不已。我决心用更多的付出和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和人民的关怀。
我是“希望工程”第一个受助者,家住太行山贫困山区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1988年,父亲病逝,母亲改嫁,正读小学三年级的我陷入困境,濒临失学。正在我万般无奈的时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我伸出了救助之手,资助我读完小学,破格招我入公办中学,后又在全国“希望工程”培训中心的帮助下,送我到上海第一师范学校就读。
面对社会各界的深情关爱和上海繁华的都市生活,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谁在艰难困苦中给我铺就了希望之路,我应该用什么来回报社会?我非常清楚,我是大山的孩子,是“希望工程”的最大受益者。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很多,我要用更多的付出回报社会,回报党和人民。于是,我放弃了在上海的种种机会,谢绝了同学们劝我到温州谋职的要求,毅然决定:我离不开桃木疙瘩,我要回村教书!
回村后,尽管刚开始只有5名学生,但我还是兢兢业业,认真备课,千方百计把每一节课讲好,把每个孩子教好。同时,还想方设法把其他村的贫困孩子接到桃木疙瘩小学读书。在“希望工程”的支持下,桃木疙瘩小学正逐步扩大,对促进当地的教育事业发挥了一定作用。面对众多新闻媒体的采访,我坦诚地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家乡的孩子们再也不失学!我要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作出最大的贡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