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中的偷换概念法:
?所谓的偷换概念,是指相同的词在不同的语境和语气中,表示不同的含义。或者说,其内涵和外延是不完全相同的。诡辩者只运用了对自己有利的词义,而置对方原词义于不顾。
??
??1、语境的不同
??如: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人于是可以推出这种结论:
??我是一个永远的失败者。
??你是一个成功者。
??所以,我永远是你的母亲。
??这个推理,没有错,但错就错在,一、对失败的理由;2、是论据方面的正确性。作为论据的:我是不是一个永远的失败者?你又是不是一个永远的成功者?
??而诡辩者,为了得出有利于自己的结论,混然不顾这些。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理解,谁也不会把它当成绝对的真理,说成是成功的前提,它的本意是指一个人的成功,是难免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的,只有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最终必然会取得成功。其实也只是一句励志的话。(现在已有人提出“总结是成功之母”的说法。)
??但如果把它绝对化,扩大它的外延,就会给诡辩带来机会。
??
??2、偷换概念法??如,有人如果对一女孩说:
??我是爱人民的。
??你是人民一分子。
??所以,我爱你!
??从而得出我爱你的正确性!
??但其实,虽然都是一个爱字,但内涵是不一样的,前面的爱,是一种博爱,后一种爱,他是暗指情爱!
??
??3、诡辩中的转移话题法
??转移话题,也是辩论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一些骂街也经常不自觉的运用到。现举例说明:
??甲对乙说:你他丫笨的要命,这点事都做不好!
??乙对甲说:你聪明,你好?你好你妈个头,看你尖嘴猴腮的,就不是好东西,上次某某丢了一只鸡,我敢说,肯定是你偷的。
??甲:我什么什么偷鸡了?你举例?
??乙:你有什么理由证明你没偷鸡?
??甲:……
??可见,从这场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