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关于因明论式与三段论实际运用

  1.因明学定义:即关于宇宙万法及人生因果的哲学与逻辑。

  2.藏传因明学的历史:创始于古印度尼也耶学派, 后来由佛教的历代大师, 通过辩论逐渐发展创立的。

  因明论式与三段论

  人类社会中,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辩论。所有的辩论,都可以固定的因明论式来辩。只要熟识了因明论式,心智没有太大的障碍,就可以参加辩论。

  因明论式和西方的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有相似之处。

  举一个三段论式的例子:

  大前提:凡是白色都是颜色。

  小前提:白海螺的颜色是白色。

  结 论:白海螺的颜色是颜色。

  此中共有三词:白色,颜色,白海螺的颜色,颜色是「大词」,白色是中词,白海螺的颜色是「小词」。可以看出,三段论法的构成是:

  大前提=中词+大词

  小前提=小词+中词

  结? 论=小词+大词

  而一个完整的因明论式,也有三词:前陈=有法,后陈=所立法因=理由。例如:

  白海螺的颜色

  应是颜色

  因为是白色」

  此论式中,白海螺的颜色是前陈,颜色是后陈,白色是因。

  前陈又称作有法、诤依,相当于逻辑中的小词。

  后陈又称作所立法,相当于形式逻辑中的大词。

  因就是理由,相当于形式逻辑中的中词。

  因明论式与三段论法的构成比较如下:

  前陈+后陈,因故

  或:有法+所立法,因故

  即:小词+大词,中词故。

  宗=前陈+后陈=有法+所立法=小词+大词=结论。

  前陈+因=有法+因=小词+中词=小前提。

  因+后陈=因+所立法=中词+大词=大前提

  因明论式的实际运用

  辩论一开始,先确认辩论的主题。先由攻方提出辩题。

  攻方:滴——有人这样认为,凡是颜色都是红色。

  守方:同意(或者不一定)!

  这是开场的仪式。滴是文殊菩萨的心咒,代表智慧,表示辩论的目的是在于增进双方的智慧。

  接下来才是正式辩论的第一步:

  攻方:你认为,凡是颜色都是红色吗?

  守方:同意(假设)!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最能体现党员民警先进性的关键是平时看得出(辩论赛)
辩论赛主席发言稿
2015最新辩论赛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