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月经、妊娠、分娩、哺乳、避孕等多种原因,育龄妇女成为贫血高发的特殊人群。
孕妇贫血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下一代的健康,易发生早产及新生儿出生低体重。孕妇贫血,其胎儿肝脏贮存的铁量少,婴儿出生后易发生贫血。育龄妇女,尤其是孕妇贫血,不仅影
响母亲的身体健康,易产生疲劳,进而使工作能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发生贫血性心脏病等。缺铁性贫血还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40%的发展中国家孕产妇死亡与贫血有关。
农村孕妇贫血患病率在妊娠13周前为26%,以后随孕周增加贫血患病率增加,孕37周后高达54.4%。城市孕妇在孕13周前贫血患病率为16.4%,孕28~37周达到高峰,贫血患病率为41.4%,但孕37周后下降为32%,与农村有所不同。
1、随孕周增加,血液容量增加,血液相对稀释。
2、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对铁的需要量增加,母亲铁补充相对不足。
孕37周后城乡孕妇患病率的不同变化,可能与城市孕妇后期产前检查发现贫血予以治疗而使贫血状况改善有关。但是农村孕妇得到治疗的机会少,妊娠晚期贫血患病率继续增加,因此农村孕妇一定要注意妊娠晚期的铁元素的补充。
铁缺乏是贫血的主要原因,因此补充铁元素是纠正贫血的主要方法。
1、食物强化铁剂。工业化国家长期以来采用食物强化铁剂的方法预防缺铁性贫血。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推行食物强化铁剂纠正妇女及儿童贫血。被强化铁剂的食物有面粉、玉米粉、酱油、糖、盐等。目前我国正实施在酱油中强化铁剂预防贫血的措施。
2、改善饮食。在动物性食物中,肝脏、血豆腐及肉类中铁的含量高,吸收好。蛋黄中也含有铁。蔬菜中铁的含量较低,吸收差,但是新鲜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叶酸参与血红蛋白的生成,叶酸缺乏可造成大细胞贫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贫血。因此既要进食一定量的肉类、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