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面食文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山西面食在人民生活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我们吕梁 面食在山西面食中更以其丰富的口味和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独树一帜。
古老的文明,贫脊的黄土,高寒的山地,频繁的战争。吕梁人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代一代生存繁衍,这儿素有炎稷之业舜之风。勤劳俭朴与心灵手巧,艰苦生活与乐观品格,使吕梁人民利用大自然的五谷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面食制作工艺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吕梁面食不仅是吕梁人的家常便饭,也是节日喜庆,婚丧礼俗,拜神驱鬼等特殊节日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更是吕梁地方风味小吃的重头戏。
一 、日常饮食中的面食
根据面食加工方法的不同,它大致有四类:
1、 蒸制食品。以白面居多,如蒸饼、包子、蒸饺馒头、花卷等;杂粮蒸食的有玉米面窝窝、高粱面鱼鱼、荞面窝窝、莜面角角、红面角子、米面馍馍、金银卷发糕、河捞块垒糯米糕、黄米馍等最常见的要数窝头与馍馍,窝头是一种平民食品,用玉米面及豆面杂粮面做成,形状像小尖塔,底下有眼,有的也做成长条状。馍馍也称馒头、卷子、包子。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按其面团的软硬有发面馍和呛面馍之分;按其形状有圆形,长方形之别。吕梁人所说的馍头大多是实心的,江南人所说的馍头大多是包馅的。这种古老的发酵面团蒸食,可与西方的面包媲美。
2、 煮制面食。称几斤面粉,加水一和,然后揣揣、揉揉、切切、拉拉,搓搓、弄弄就做出各种各样的面食来。长的是面条,圆的是饼,这是一次变;然后和添配料,变换手法,就像"无极"而"太极",于是"两象"、"四仪"、"六十四卦"陆续都变了出来。光是面条,粗的有"宽心条",细的有"一窝丝",中型的有"帘子棍儿"。吕梁人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