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云南吃怪之倘塘豆腐拴着卖


    “马尾拴豆腐——提不起来”,这是老幼皆知的俗语。然而宣威市倘塘镇生产出的黄豆腐,不仅能堂而皇之地用麻绳拴起来卖,即使将豆腐从3米处的高空惯下,也掉之不烂,成为“云南吃怪,倘塘豆腐拴着卖”。

    云南著名的豆类制品有石屏豆腐、南坝豆腐及建水烧豆腐、路南卤腐、玉溪油卤腐、太和豆豉等。而在包装和销售上最奇怪的则要数倘塘豆腐了。据考证“倘塘”一词由来久远,“倘”在彝语中指“长状缓坡坝子”,而“塘”则是元、明以来驿站或防卫所设的“哨所”。“倘”地设“塘”,故名“倘塘”,今为宣威市的一个镇(乡)。倘塘磨制豆腐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洪武13年(1381)前,那时的“倘塘”,为川、滇要道上的交通要塞,当地的土著居民,受外地移民文化的影响,以豆磨制豆腐,却食渣弃其浆。他们利用本地豆类资源,以清纯的黄石碴山泉水,用酸浆点制后,染黄,并包装成块形,用玉米梗及麻绳拴挂晾晒制成的黄豆腐。倘塘豆腐的制作工艺世代沿袭下来,每当农闲或豆类上市后,家家户户悬拴豆腐,远远望去,极像绣房门口的串串珠帘,耀眼夺目,成为小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倘塘豆腐由于制作独特,色彩鲜艳。美味可口,深受欢迎。另外,也因工艺复杂,成本高,其价比内还贵,可谓“豆腐盘成肉价钱”。民国时,黄豆腐随马帮贩运到滇南的个旧、景洪等地卖,“三分一十的鸡蛋,两分一块的豆腐”其价高得使生意人眼红。当地还留传有这样的歌谣:“年年有个三月三,包谷长在豆中间;小妹莫说丧气话,豆腐卖成肉价钱。”“小小豆子圆又圆,推成豆腐卖成钱,人人说我生意小,小小豆腐赚大钱”。19世纪50年代,倘塘豆腐打人宣威,曲靖等地,倍受欢迎。80年代以后倘塘豆腐已进入省城昆明及曲靖、宣威、个旧等地、州(市)酒店、宾馆的餐桌,日产量已达数万块。小小豆腐身系生计民生,连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内蒙古饮食文化
郴州饮食文化
海丰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