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是以国家名义举行的最高规格的礼宴。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庆典、新年贺喜招待各国使节或各界知名人士的宴会;另一种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来访的外国领导人或世界名人举行的正式欢迎宴会。国宴多在国家会堂、国宾馆或高级饭店举行,由国家领导人主持,相关的内阁成员作陪,并邀请各国使节和各界代表人士参加;宴会厅内高悬国旗(如果是欢迎国宾,还须悬挂其所在国国旗),有正规管乐队或军乐队演奏国政、迎宾曲或热烈欢快的民族乐曲。宴会开始时,国家领导人致欢迎词或发表贺词,来访的国宾致答词。双方都要回顾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阐明各自的政治主张,畅谈彼此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展望美好的未来。席间,宾主互相祝酒,表示友谊和尊重。国宴的请柬和席卡上印有国徽和菜谱,接待服务要符合高规格的礼仪要求,同时在清洁卫生和安全保卫方面也有一系列的严格规定。
国宴的起源
《周礼》、《仪礼》、《礼记》中已有奴隶制国家王室为招待贵宾而举行国宴的记载。唐代的“闻喜宴”是朝廷为新科进土举行的国宴;宋代的“春秋大宴”、“饮福大宴”也是国宴。元代的国宴——“诈马宴”通常举行三天以上;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凡立春、元宵、四月八、端午、重阳、腊八日,俱于奉天门赐百官宴”,这也是国宴。到了清代,国宴名目更多,如“定鼎宴”、“元日宴”、“冬至宴”、“凯旋宴”、“千秋宴”、“千叟宴”等等,规模最大者多至三千余人。现今中国的国宴,在文化传统、民族风情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下,既有规范的礼仪和格局,又有多彩多姿的席谱和饮宴方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