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汉族结婚礼仪

  汉族的婚礼和其他族的婚礼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怎么不一样

  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

  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汉族传统婚礼的基础。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

  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1-2]

  2礼俗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更多>>
最新发布文章更多>>
北京市结婚礼仪
婚宴证婚人致辞精选
婚宴现场媒人讲话